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5-07-29 13:20:04 查看人数:92

关于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第1篇】关于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范文2600字

一、调查目的:

调查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三农问题落实情况,并在调查过程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使这次调查活动成为投身社会的良好途径;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这次社会调查,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调查加深了我与农村的感情,拉近了我与中国国情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调查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更加明确学习的动力与使命!

二、调查内容:

了解三农问题及农民收入情况,了解调查地基本情况。对基层经济建设情况深入了解,关注三农基本问题。通过走访等形式,发现现存问题与优点,从农民收入来源,农民子弟的受教育程度,农民的业余活动,农村的面貌变化等不同方面来展现农村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要调查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与缺点。

三、调查结果:

(1)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浅口村的村民热情大方说起这些年来的变化,老乡们可是有说不完的话,远了不说,就说五六年前,农民收人还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至少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收人微薄。当时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增加了农民收人,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技术不断更新,在养殖上,品种培育,疾病预防等方面不断创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完善,农民的收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蔬菜大棚成为时尚,技术指导商品运输业都逐步解决,易于管理,操作简单,收成好,具有丰厚利润。部分村民(男性居多)选择外出打工,近年来村里的留守妇女不仅务农,还找到了新的收入来源,编制汽车垫织假发等手工制作。更有村民经商致富。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弊端。留守儿童成为不可回避的焦点,没有父母在身边教育,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在家,难以管教,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子女在外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无人照看,只能守着诺大的房子,自我照顾,生病无人管。农村文化娱乐较少,不少农民缺乏娱乐活动,不利于家庭和睦。不可否认农村和城镇还存在着不小的贫富差距,但村民与村民之间也有不小的差距,有的村民认识落后,行为懒散思想意识没有更高的追求,或者家中劳动力缺乏等原因。有的村民经商,跑车拉货,带来可观收益,贫富差距明显不平衡。由于不合理的治理,村里部分地段没有及时规划建设,村庄里,旧屋闲置很多,大都是八九十年代修的。有的在村边新修楼房,老屋抛荒空闲,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生活垃圾没有合理处理,以至于垃圾遍布地,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2)关于三农问题

我们了解到三农问题的基本内容:农民农村农业,其中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土地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及土地产权模糊。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的国情,因而农民得到的土地很少,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没有土地,所以在农村种就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在我国,土地的直接所有权属于乡﹑村社集体,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经济日益发达,因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加剧,使得地方政府和村社集体不断改变土地使用方式,获取农民的土地,修路建工厂等改为他用,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的名义过分使用土地的代理权,从而村社集体对土地的使用权日益模糊。

投入少。农民由于收入少,增收难,就越来越少的投入资金在农业上;国家虽然拨发了大量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但大部分都用于二﹑三产业,因此在农业和农村上的投入很少,缺乏强劲的经济后盾。

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农业也一样,但很多农民由于素质低,缺乏知识,不能掌握高科技术,不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这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并没有完全形成规模的经济。

通过十天左右的调查,我们不但了解到在___的支持下农村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调查中锻炼了自我,提高了自我,使我们更能接受社会,适应社会。通过调查我们清楚地看到___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___对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查地认真执行了这一政策,由原来的单一的粮食作物极少数的如棉花等经济作物,逐渐发展到蔬菜大棚等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进行农村税费减免,免除农业税并增加农业补贴,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农村合作医疗成为可圈可点的焦点,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实惠;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推旧房盖新屋的事情接连上映,年久失修的街道也在换新貌,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中,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与城市人均收入差距巨大,娱乐活动较少,国家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全面等问题,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注意.通过这次活动我切身感受到了人民对现在生活的满足与一些担忧,更加感受到了我们与农村息息相关,就应该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四、调查总结与心得:

经过社会调查调研发现农村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修路筑房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农村社会事业有待开发,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深刻了解农村发展之艰辛,需要我们这一带更加努力,肩负着祖国发展的重任;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团队力量。

怎么写报告28人觉得有帮助

关于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做这类报告前,得先把调查目标定好,比如想了解农村经济现状、农民生活状况或者农业技术推广情况。收集资料时,既可以从政府统计部门找,也能到村里实地走访。不过有些数据可能不太容易找到,这就要多跑几趟了。比如我去一个村子调研时,一开始以为村委会有详细记录,结果发现只有一些零散的表格,还得挨家挨户问。

整理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分类归纳,把相同类型的信息放一起。比如说农业收入这部分,可以列出种植业、养殖业和副业各自的占比。如果写到农民教育水平,最好能细分到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的比例。这里有个小问题,有时候分类标准会有点模糊,像有些人小学没毕业但也懂不少农技知识,这就需要好好斟酌一下怎么归类。

报告主体部分一般分成几个大块,每个块都要有明确的小标题。像开头可以叫基本情况介绍,中间写具体调查结果,后面再谈谈存在的主要问题。写基本情况时,别忘了带上地理位置、人口数量这些基本信息,这样能让读者有个直观印象。要是报告是针对某个村的,就更要强调这个村的特点,比如它是平原还是山区,有没有特色农产品之类的。

提到调查结果时,要用数据说话,但也不能光堆数字。比如说到粮食产量提高了多少,除了列数据外,还应该分析原因,可能是新品种推广得好,也可能是灌溉条件改善了。这里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些数据来源不一定权威,引用的时候要慎重,最好能找到官方发布的数据作支撑。

谈到问题时,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比如说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就直说有多少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留守老人孩子增多。但也不要太悲观,可以顺便提一些积极的现象,比如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始多了起来。这一步特别重要,因为报告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发现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最后写建议部分,这可不是随便想想就行的。得结合前面提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像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可以建议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年轻人回乡,也可以鼓励发展机械化农业。不过,这些建议不能太笼统,比如不能只说要加强培训,还得具体到培训哪些内容,由谁来组织。

整个报告写完后,记得检查一遍格式。标题字体大小要合适,正文行距也要适中。还有就是数字格式,百分比和单位要统一。有时候忙起来,可能会忘记检查这些细节,导致看起来不够专业。

【第2篇】关于三农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2350字

我这次寒假社会实践的主题是“三农”问题的调查,为了这个社会实践报告,我特地回到老家进行实地调查。主要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家里我先查了“三农”问题的一些信息,自己了解了“三农”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针对这些内容制定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我一共印了20份,本来想多印一点的,但是当时赶时间,就只印了那么多。然后我还根据找到的三农问题信息制定了一份三农问题的宣传资料。准备带回老家进行宣传使用。

回到老家后,我首先找到最熟悉的人,给他们每人一份问卷,然后还找到两个姐姐专门为我发问卷的时候拍照,来增加我社会实践的真实性,这不是在作秀。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想法来做这件事的,也觉得这是徒劳的浪费时间没有一点价值可言。可是当我站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做问卷的时候,我却突然发现,我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多么的有意义。因为我发现,在这个不算落后的小乡村里面的居民,却居然大多数连三农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不少人都不关心三农问题,认为这个问题和他们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认为这种问题应该是政府机关里面的人关心的问题,与平民老百姓无关。问卷里面有道题是问三农问题中的三农指什么,有五个选项,农民,农业,农村,农户,农田。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农田要算一个,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农田才是最大的依靠,因为农村土地就是农民朋友的命根子啊。可喜的是,我调查的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一项就是农业税被取消了。他们对与这点都是很高兴的,因为这减轻了他们很大的负担。“这个政策好不好?”我问到,“当然好啊,不用交钱了嘛!”虽然说现在的农村条件比以前是好了很多了,但是家庭负担也还是比较重的,能帮助农民减轻负担,减一点当然就好一点。“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问题政策,你支持吗?”几乎所有的人都选的大力支持,虽然我不确定他们是否了解那些具体的政策究竟是什么,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究竟有没有给农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究竟那些政策是不是只是空中阁楼,但是我觉得,农民朋友们都是相信国家政策的,他们相信,国家不是违背农民的,他们相信,国家会对他们好的。里面有个问题有一个填写着让我觉得值得思考,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有个人就说他不知道三农政策,所以没有选项可以选择啊,因为四个选项,看电视,听广播,别人告诉,政府宣传。我相信这是位唯一说出实话的人,其他人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些政策,都什么都没说就选,大多数选的政府宣传,我问政府给你们宣传什么政策了,他们说什么都没有,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有哪些政策,“哪有这么好的政府啊。”有个人感慨。我不禁想到,究竟是什么让现在的老百姓不敢说真话了,让老百姓对政府盲目崇拜,都说要跟着政府走,跟着领导走,可是,政府呢,政府又做了什么可以让老百姓心甘情愿跟着走的事情啊,都说要让农民朋友们得到实惠,得到好处,可是,话谁都会说,但是实行了吗?就算实行了,那也得经过层层审批层层考验最后实行的时候恐怕都过了不少年了吧。中国现在政策实施得就是如此滞后,政府宣传的是什么,宣传政府的又是什么,这些宣传,给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只是树立了政府在农民心目中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崇高地位,让大家都怕政府。我在网上查找怎么样解决三农问题,我发现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显得太空洞太抽象太不具体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等等。这些政策都说的好空洞好空洞,你说,你这么说农民会明白这和他们究竟有什么关系吗?中国就搞这些面子工程,表面上弄的好看,可实际上呢,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也难怪农民朋友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政策,因为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用啊。日子也根本就不会因为这几点空洞的政策就得到什么具体的改变的。其中有一个问题,“农民问题是指什么的问题?”选项有素质,减负,技术指导。大多数都说是减负问题,少数人说是技术指导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说是素质问题。当初我设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在想农民朋友们认为自己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当时在网上查到的是素质的问题,可是却只有极少数人选择,而大多数人却认为是减负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我很想知道。是他们对自己的素质十分自信,还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素质问题不算是问题呢?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减负才是真真实实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问题。农民更关心的不是你说的天花乱坠的政策,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行动,哪怕只有那微小的行动,哪怕只能带给农民微小的实惠。“农业问题主要是指什么的问题”产业化,专业化,技术化。很多人都选择了技术化。我想,在农民的心目中,也许技术的不成熟才是导致农业的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在农民的心中渴求政府能有人对他们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而我们亲爱的政府呢,又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什么呢?都说要去亲民,要去下到农村,与农民们交流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可实际上呢,又真的有几个领导经常亲民了呢?就算真的有人去了,也只是极少的吧。其实这个问题查到的答案是产业化的问题,只是农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产业的概念。什么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许多人都在粮食和土地之间徘徊。他们说粮食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土地,哪里来的粮食呢?可见农民朋友们真的是把土地当成自己的命啊,虽然很多农民现在都不是主要靠农田来维持生活了,但土地毕竟是他们的财富,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产业。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虽然时间很短,调查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我真的是收获很多的。有的时候,我真的想做一个官,然后为农民朋友们,为老百姓们实实在在的做点事,让他们享受一点实实在在的幸福。

怎么写报告86人觉得有帮助

关于三农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怎么写

写这种报告得先把方向搞清楚,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问题,这得紧扣主题。报告开头最好能有个简短的背景介绍,说说为什么选这个题目,比如可能是看到村里变化不大,想了解下原因。

数据收集很重要,得去村里实地看看,跟村民聊聊天,问问他们有什么困难。记得带上笔记本,随时记录关键信息。别光听一面之词,多找几个人核实情况,这样才靠谱。

分析部分要有点专业味儿,可以用一些统计数字说话。比如去年村里人均收入是多少,今年又是多少,对比一下就能看出趋势。当然,数字不是唯一的依据,还得结合实际情况讲讲背后的原因。

报告里还可以提些建议,但别太天马行空。建议得实际可行,比如村里交通不便,是不是可以呼吁政府修条路什么的。写这部分的时候脑子得清醒点,别提那些不着边际的想法。

结尾部分也别草草了事,可以总结下这次实践的意义,比如通过这次调查,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之类的。写完后别急着交,最好找个熟悉情况的人看看,帮忙挑挑毛病。

报告格式也得注意,标题、署名、日期这些基本要素不能少。字体大小、行间距什么的也得整整齐齐,不然看着不舒服。还有,写报告的时候别老盯着电脑屏幕,隔段时间起来活动活动,不然眼睛容易疲劳。

要是时间充裕的话,最好能把报告打印出来仔细检查一遍,有些小问题可能看电子版看不出来。要是没打印机,就拿手机放大字号慢慢看,也能发现不少问题。写这种东西得有耐心,不能急急忙忙赶工,不然容易出岔子。

【第3篇】大学生暑假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在这一背景下,利用XX年暑假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xx县,进行“三农”政策的再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与调查,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xx县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希望能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

㈠ xx县概况

1.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渭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xx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xx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耕地4.92万公顷。 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xx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

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㈡ xx县“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过去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就在xx县开展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他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们调研和分析了以前的数据。得出三农问题需要再收入的宣传。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我们自己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能再准确的对以前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户 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 b农业特产税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 b听广播 c别人告诉我的 d政府宣传的

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如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第4题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62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11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xx县,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xx县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xx县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

㈢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3.1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3.2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1) 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 3)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 4) 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3.3从农村内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我认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村内部入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有些问题。

3.4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我们既不能走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特征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术为侧重的道路。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3.5.1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1)制定农业用地有偿转让的法律法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当然并不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化),确保土地流传依法有序进行。 2)设立农用土地转让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的替代机制。 4)建立土地补偿机制。

3.5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㈣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系民生国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从我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我的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我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实现城乡的差距,减少人民不满情绪的发生和蔓延,保持国家的长远高效发展,建造和谐家园,维持社会稳定!

怎么写报告57人觉得有帮助

关于大学生暑假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我觉得得从几个关键点说起。一开始得明确调查的目的,这很重要,就像你要去某个地方,得先知道目的地在哪。目的明确了,接下来就是规划调查方案了,这个过程中,最好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比如农民的种植习惯、农产品市场情况什么的。要是能找到一些权威资料作为参考,就更好了。

接着就是实地调查的部分了。在这个环节,采访对象的选择很关键,得尽量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村民。记录的时候,要特别留意那些细节,像他们的收入来源、生活变化之类的,这些都可能成为后续分析的重要依据。记得带上录音设备,这样能保证记录下来的信息尽可能准确。

整理数据是个繁琐的过程,但必不可少。可以把收集到的信息分类汇总,比如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这里头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事,像是数据量大了之后容易搞混,这时候就需要耐心一点,仔细核对。

最后就是撰写报告这部分了。开头部分得简明扼要地介绍调查背景和目的,中间部分则是详细阐述调查过程、结果和分析,结尾处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不过,写建议的时候要注意分寸,别显得太绝对化,毕竟三农问题是复杂的,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还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引用的数据要确保真实可靠,不然会影响整个报告的可信度。

其实写报告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时间紧张、信息不完整之类的情况。碰到这些问题时,就得随机应变,灵活调整策略。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力做到尽量全面。另外,写完后最好找几个同学帮忙看看,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没注意到的问题。

【第4篇】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在这一背景下,利用____年寒假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扶风县,进行“三农”政策的再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与调查,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扶风县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希望能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

㈠ 扶风县概况

1.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渭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耕地4.92万公顷。 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

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㈡ 扶风县“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过去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就在扶风县开展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他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们调研和分析了以前的数据。得出三农问题需要再收入的宣传。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我们自己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能再准确的对以前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户 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 b农业特产税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 b听广播 c别人告诉我的 d政府宣传的

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如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第4题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62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扶风县,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扶风县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扶风县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

㈢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3.1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3.2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1) 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 3)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 4) 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3.3从农村内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我认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村内部入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有些问题。

3.4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我们既不能走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特征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术为侧重的道路。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3.5.1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1)制定农业用地有偿转让的法律法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当然并不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化),确保土地流传依法有序进行。

2)设立农用土地转让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的替代机制。

4)建立土地补偿机制。

3.5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㈣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系民生国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从我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我的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我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实现城乡的差距,减少人民不满情绪的发生和蔓延,保持国家的长远高效发展,建造和谐家园,维持社会稳定!

怎么写报告56人觉得有帮助

做一份关于三农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先得确定调查的目标,别一上来就乱七八糟地收集信息,那样等于白忙活。目标明确后,接下来就是找材料了,从书本上找点理论依据,再结合实际走访几个村子,听听农民兄弟怎么说。

开始动笔的时候,开头部分得简洁明了,直接点出为什么要做这个调查。比如,“近年来农村发展迅速,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话听着就挺正式的,给人感觉靠谱。接着就得详细描述一下调查的过程,包括去了哪些地方,跟谁聊了天,用了什么方法记录下来的。这部分很重要,要是写得太模糊,别人会怀疑你的数据是不是真的。

写到中间部分时,要把收集来的资料好好整理一下。如果数据太多,可以用表格列出来,这样看起来清楚。不过有时候写多了容易乱,特别是数字一多,搞不好就会记错顺序。比如,某村去年人均收入是五千块,今年变成六千块,这个变化应该写清楚,不然读者看了可能一头雾水。

分析数据的时候,不能光摆数字,还得说说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什么收入增加了?是因为政策好还是技术进步了?这里就需要一些专业的术语了,像“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之类的词儿。但要注意,用词得合适,别太生僻,否则普通人看不懂,那这份报告的意义就打折扣了。

到了结尾部分,就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了。可以提提建议,比如政府该怎么做才能更好推动农村发展。不过这里可能会有点啰嗦,有时候写着写着就把话说远了,偏离主题了。所以写的时候得时刻提醒自己,别跑题。

小编友情提醒:

检查一遍报告有没有什么大问题。有时候忙乎了半天,回过头来看才发现有些地方写得不太通顺,甚至还有错别字。这事挺常见的,尤其是赶时间的时候,写得快了难免出点小状况。

【第5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浅析华岩镇三农问题 2范文3900字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在华岩镇,通过宣传调查,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农村现状及“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本文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字]:“三农”;农业产业化;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华岩镇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country and peasants” in huayan town ——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society practice in the summer

li feng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problems of “agriculcure, country and peasants”were concerned.by advertisement and investigation in huayan town,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how to put into practice of the plicies related to “agriculture ,country and peasants” were known in depth.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new viewpoints and measures for resolving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country and peasants”.

[key words]: “agriculture ,country and peasants”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cure; innovation of land system ;surplus labor force in the countryside; full employment; huayan town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利用____年暑期“三下乡”,笔者作为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进行“三农”政策的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与调查,笔者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华岩镇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

1 华岩镇(中梁山街道)概况

1.1地理位置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中梁山街道)位于中梁山以东,重庆市主城区西部近郊,东、南与大渡口区相连,西为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北与沙坪坝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区接界。境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龙园区b区。辖区面积5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58亩。

1.2行政区划与人口

行政村 社区居委会 农业常住人口 城乡总户数 村民小组 居民小组 非农业常住人口

101个 115个 67339人

(表一)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工农业总产值 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化率工农业总收入 财政税收 招商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农转非人数 (表二)2 华岩镇“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在华岩镇中梁山街道开展了“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我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华岩的广大群众非常关心___国务院有关“三农”的政策,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不了解“三农”,有的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三农”。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华岩镇政府在有关“三农”政策方面也曾做过一些宣传,但比较少,大部分农民对“三农”还了解的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点,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一些宣传媒体。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与讲解对他们了解“三农”效果很好,他们很希望以后这样的宣传能够多一些。正如宣传现场的一位老大爷对我们说的:“感谢上面(中央)对我们农民的关心,也感谢你们重庆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我们送来了‘三农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够多一些!”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户 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 b农业特产税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 b听广播 c别人告诉我的 d政府宣传的

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如下:62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华岩镇,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华岩镇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 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华岩镇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

3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3.1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3.2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1) 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 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 3)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 4) 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3.3从农村内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笔者认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村内部入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一问题。

1)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育他们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就业后劲。

2) 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积极发展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3)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恢复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农会),建立健全多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使得农民的意见和想法、基层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有通畅的反映渠道,不至于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失误。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能够增强农民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抵抗来自于各方面的侵犯农民权益的能力。

3.4引导农民,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发展乡镇企业,就要涉及到一个征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华岩镇是存在着的,而且还比较激烈)。然而,在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地主所有制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农民朋友好不容易才分到了土地,现在又要从他们手中拿走,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而且,发展乡镇企业,农民能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可不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他们的日子是不是会更加的好?这一系列的问题他们都在怀疑,都不敢过分的相信,也就不敢轻易地放弃手中的土地。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做大量的工作,通过宣传,引导他们,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发展乡镇企业的好处多多,将会对他们更有利,他们的日子将会过的更好。

3.5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我们既不能走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特征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术为侧重的道路。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3.51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1)制定农业用地有偿转让的法律法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当然并不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化),确保土地流传依法有序进行。

2)设立农用土地转让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的替代机制。

4)建立土地补偿机制。 3.6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4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从我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笔者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笔者的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笔者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还望各位批评指正!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

参考文献: 《华岩镇中梁山街道简介》华岩镇政府中梁山街道 ____.06

[3] 《三农中国》贺雪峰 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____.0

[4] 《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白跃世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____.03

[5] 《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李佐军 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0

[6]《我向百姓说实话》李昌平 著 远方出版社____.0

[7] 《半月谈》____年第14期 新华通讯社主办(___宣传部委托)

怎么写报告40人觉得有帮助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浅析华岩镇三农问题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主要是针对华岩镇的三农问题展开研究。三农问题一直是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多个村庄,收集了不少一手资料。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观察等方式,希望能找到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开始,我们计划先了解华岩镇的整体经济状况。从统计的数据来看,这里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相当高,但人均收入水平却并不算特别理想。这说明农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市场价格低,就会影响他们的收益。一位老农告诉我,他家种的蔬菜去年卖得不好,亏了好几千块钱。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单纯依赖种植业可能难以满足现代农民的需求。

除了农业本身的问题,华岩镇的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比如,有些村子里的道路年久失修,下雨天泥泞不堪,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还有部分村子的饮水设施老化,水质得不到保障。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在调研组讨论的时候,有人提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和水利设施。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资金有限,应该优先考虑其他更重要的项目。这个争论让我认识到,做决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书写注意事项:

教育也是华岩镇的一大短板。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村里小学的教学条件相对简陋,师资力量也不够充足。一位老师提到,现在的孩子学不到太多新东西,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因为只有提高教育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现状。当然,这也涉及到政府投入和社会关注等多个方面。

在撰写这份报告时,我发现有些地方的数据整理起来比较麻烦。有时候表格里的数字没有对齐,看起来很乱。而且,有些分析结果需要用图表展示,但手头的工具不太方便操作。这部分工作确实耗费了不少时间。此外,由于时间紧迫,部分内容可能没有完全深入探讨。希望下次有机会能进一步细化这些问题。

【第6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对##县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范文1350字

为积极响应团省委,省青联的号召,我们云南警官学院治安系03级的13名青年志愿者在两位队长的带领下来到怒江州兰坪县开展了为期10天(7月14日—7月23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为此,我们采取了与青少年座谈、和小学生联欢、深入农户家同吃同住,亲身体会等多种形式。在兰坪县,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一些制约当地农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现以新建村为例,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兰坪——“三江之门”,地处祖国西南边境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四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和云龙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以及本州的福贡县和泸水县毗邻接壤,并通过剑—兰公路、黄—金公路、维—兰公路、丽—兰公路等呈星型与周边各县相连,是内地县和边境县的结合部。幅员4325平方公里,辖4镇4乡104个村民委员会801个自然村,人口20万。

兰坪居住着白族、普米族、傈僳族、彝族、怒族、藏族、纳西族和独龙族等14个少数民族,占全省24个民族的58%,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民居、节日、风情、习俗给景区增加了绚丽的色彩。 兰坪的矿藏资源得天独厚,早已名扬中外。

其中金顶凤凰山特铅锌矿,以储量大,品位高,成矿集中,易开采等特点,荣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储量达1429万金属吨,潜在价值可达2000多亿元。 除矿藏资源外,兰坪的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境内山峦叠嶂,江河纵横,山川秀丽,景色宜人。

兰坪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中心地带,地理和交通呈星型向“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各县辐射,是滇西四地十县旅游环线的中心节点和主要入口,自然成为三江并流区旅游通道的中心驿站,所以“三江之门”作为兰坪的一个旅游文化品牌正被世人关注。的确,兰坪有着多种多样的丰富资源,兰坪县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振兴,其关键在于如何加大开发力度,尽快把兰坪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不光是开采矿藏,而是要学会加工矿藏。 二. 目前存在的困难:

1、交通不便。进村的唯一一条主道尚未修建好,从村上到镇上的路大部分是土路,交通极为不便,人们出行基本上都是走路。

2、经济收入太低,导致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起来。全村都分布在山上,只有一个村委会办事处的房子,农民人均年收入600元左右,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种土豆,养猪。

从整个村来看,贫富也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村里的房子只有少部分为两层房,靠土墼建成,家里有电视、vcd、和小型发电机,人均年收入1800元左右。其他的村民住房多是五六十年代建的,用木头搭建、瓦片堆砌起来的略显低矮狭窄的房子,一副破落不堪的样子,家里几乎没有一件象样的现代家具。

村里有8所小学,其中:一师一校6所、两师一校1所、完小一所,三年级后的孩子们需要走很远的山路去完小读完高年级的课程。学校里的课桌、板凳都很简陋,几乎没有一块象样的黑板,校舍更是一栋危房,操场仅是一块凹凸不平的空地。

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小学还没念完就不得不辍学回家。长期以来,村里的文化发展水平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他们之间的交流都是靠傈僳语,有的村民甚至听不懂汉话。

全村有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打工赚的钱是主要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人均的几亩田地只能保证温饱,解决不了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和家庭

怎么写报告50人觉得有帮助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对##县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暑假期间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这次实践的主题是对##县的三农问题展开调查。作为一个初次接触这类工作的学生,我意识到这类报告的撰写需要兼顾专业性和实用性,既要体现调研成果,又要符合相关规范。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开始前,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范围。这次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农村经济状况、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情况。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我们需要事先做好准备,比如查阅当地政策文件、了解历史背景等。记得当时团队成员各自负责一部分内容,有人专门收集政策资料,有人去联系村委会,还有人设计问卷。分工虽然细致,但也有点混乱,因为大家对具体流程不太熟悉,有时候会重复工作,浪费了不少时间。

调查过程中,访谈是最关键的一环。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村民聊了很久,他提到村里最近几年推行了新型种植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他说:“新模式挺好的,但咱们这地方水土不行,种出来的庄稼总是不如以前。”当时我没太听明白,后来整理资料时才意识到,他可能是在暗示土壤条件限制了新技术的应用。类似这样的细节,如果忽略就可能导致分析偏差。

数据整理也很重要。回来后,我们把收集到的信息汇总起来,用表格列出各项指标。这个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很容易出问题。比如有一次,我发现两个小组的数据格式不统一,一个用百分比表示,另一个却用小数点。虽然不影响大局,但看着很别扭。于是我们花了半天时间重新调整格式,确保所有数据都能方便对比。

撰写报告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有些人喜欢堆砌专业术语,觉得这样显得更有深度,但实际上反而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例如,我在初稿里写了“通过swot分析得出结论……”,后来改成了“经过综合评估发现……”。虽然改动不大,但读起来顺畅多了。

此外,报告里的图表也不能少。图表能直观展示数据变化趋势,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直观。不过,画图的时候得注意比例尺和标注,不然容易误导读者。比如有一次,我画柱状图时忘记标明单位,导致别人以为数据单位是吨,实际上应该是公斤。

小编友情提醒:

提交报告前一定要仔细检查一遍。尤其是引用的数据和事实,必须确保准确无误。记得当时有个同学在报告里写了一个年份,后来被发现比现在还晚两年,虽然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但也让人哭笑不得。

【第7篇】2025年大学生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850字

“驻、联、帮、解、促”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投身于“三农”工作,帮民困、解民忧、促发展,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截止目前,我局对所包的*、*和*个村慰问*次,协调帮扶了*个项目,驻村队员从中亲身感受到了此次活动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活力,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给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是,强班子聚民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任何一个单位的发展和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团结一致,率先垂范,能够增强班子和集体的凝聚力。为此,我局驻村队员狠抓了所驻村的班子建设,帮助他们建立了学习制度、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使班子的决策更加科学正规。驻村队员谈工作感受时说,“抓村子,首先要抓班子,让班子活起来,动起来,这样才能让百姓真正感到有依靠。”

二是,抓产业促经济。

产业项目的引进、开发、利用,可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是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在我所包的村里,有的村从事传统的宫廷家具生产,有的村从事养殖业发展,驻村队员因地制宜,一村一业,突出特色求发展。针对*具有传统的仿古家具雕刻制作工艺,但多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特点,为该村出谋划策,鼓励他们扩大再生产,增强竞争力,增强品牌意识,争创品牌,力争把该村打造成仿古家具雕刻专业村。通过家具雕刻产业的开发,大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让老百姓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第三,投真情促和谐。

下得去,蹲得住,心系群众,真干实帮,是对每一位下乡工作队队员的严格要求。我局下乡的队员,深入基层一线对所包村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摸清村子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的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排查矛盾,维护稳定,帮助所在村两委班子协调解决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促进了村内、村间、邻里间的和谐共处。

总的说来,在这次“驻、联、帮、解、促”活动中,我们驻村队员起到了百姓的主心骨、群众的领航人作用,克己奉公,尽职履责,使这次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怎么写报告68人觉得有帮助

2025年大学生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怎么写

今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关于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个题目时挺头疼的,毕竟平时也没太关注过这方面的内容。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理清了思路,才发现写这类报告其实是有章法可循的。

做调查之前得先确定几个核心问题,比如这次活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要了解农村经济现状还是农民生活状况?这些问题搞清楚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记得当时有个小组成员就因为没想明白这个问题,结果回来整理资料时发现很多数据都不太相关,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

实地调研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细节,不要光听人家说就说行了。比如说去农户家访问,除了问收入情况外,还可以留意一下他们的居住环境,看看家里有没有现代化设备之类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就是拍照记录也很重要,有些东西单靠描述可能很难让人理解清楚。

收集完资料之后就要开始整理了,这时候就得好好想想怎么布局了。一般来说开头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下背景和目的,中间部分详细阐述调查结果,最后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不过千万注意别把所有数据一股脑儿全塞进去,要挑重点讲,不然报告会显得特别臃肿。

数据分析的时候可以结合图表来展示,这样直观易懂。但要注意图表的制作要规范,坐标轴的标注不能乱写。有一次我们小组做了一个饼图,结果发现某个占比居然超过了百分之百,后来仔细检查才发现是计算时出了差错。这种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

写报告的时候语言要客观,不能带有个人情绪。当然,适当的修辞手法还是可以用的,能让文章更有吸引力。比如可以用一些比喻句来形容某些现象,这样既生动又便于理解。不过千万别为了追求华丽的辞藻而忽视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最后提交前一定要反复校对,确保没有明显的错误。特别是那些专业术语,一定要用对地方,否则很容易闹笑话。我记得上次有个同学在报告里把“合作社”写成了“合作社”,虽然意思差不多,但还是被老师指出来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再谨慎,避免出现类似的疏漏。

【第8篇】关于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2350字

我这次寒假社会实践的主题是三农问题的调查,为了这个社会实践报告,我特地回到老家进行实地调查。主要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家里我先查了三农问题的一些信息,自己了解了三农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针对这些内容制定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我一共印了20份,本来想多印一点的,但是当时赶时间,就只印了那么多。然后我还根据找到的三农问题信息制定了一份三农问题的宣传资料。准备带回老家进行宣传使用。

回到老家后,我首先找到最熟悉的人,给他们每人一份问卷,然后还找到两个姐姐专门为我发问卷的时候拍照,来增加我社会实践的真实性,这不是在作秀。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想法来做这件事的,也觉得这是徒劳的浪费时间没有一点价值可言。可是当我站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做问卷的时候,我却突然发现,我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多么的有意义。因为我发现,在这个不算落后的小乡村里面的居民,却居然大多数连三农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不少人都不关心三农问题,认为这个问题和他们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认为这种问题应该是政府机关里面的人关心的问题,与平民老百姓无关。问卷里面有道题是问三农问题中的三农指什么,有五个选项,农民,农业,农村,农户,农田。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农田要算一个,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农田才是最大的依靠,因为农村土地就是农民朋友的命根子啊。可喜的是,我调查的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一项就是农业税被取消了。他们对与这点都是很高兴的,因为这减轻了他们很大的负担。

这个政策好不好?我问到,当然好啊,不用交钱了嘛!虽然说现在的农村条件比以前是好了很多了,但是家庭负担也还是比较重的,能帮助农民减轻负担,减一点当然就好一点。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问题政策,你支持吗?几乎所有的人都选的大力支持,虽然我不确定他们是否了解那些具体的政策究竟是什么,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究竟有没有给农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究竟那些政策是不是只是空中阁楼,但是我觉得,农民朋友们都是相信国家政策的,他们相信,国家不是违背农民的,他们相信,国家会对他们好的。里面有个问题有一个填写着让我觉得值得思考,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有个人就说他不知道三农政策,所以没有选项可以选择啊,因为四个选项,看电视,听广播,别人告诉,政府宣传。我相信这是位唯一说出实话的人,其他人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些政策,都什么都没说就选,大多数选的政府宣传,我问政府给你们宣传什么政策了,他们说什么都没有,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有哪些政策,哪有这么好的政府啊。有个人感慨。我不禁想到,究竟是什么让现在的老百姓不敢说真话了,让老百姓对政府盲目崇拜,都说要跟着政府走,跟着领导走,可是,政府呢,政府又做了什么可以让老百姓心甘情愿跟着走的事情啊,都说要让农民朋友们得到实惠,得到好处,可是,话谁都会说,但是实行了吗?就算实行了,那也得经过层层审批层层考验最后实行的时候恐怕都过了不少年了吧。关于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e#

中国现在政策实施得就是如此滞后,政府宣传的是什么,宣传政府的又是什么,这些宣传,给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只是树立了政府在农民心目中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崇高地位,让大家都怕政府。我在网上查找怎么样解决三农问题,我发现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显得太空洞太抽象太不具体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等等。这些政策都说的好空洞好空洞,你说,你这么说农民会明白这和他们究竟有什么关系吗?中国就搞这些面子工程,表面上弄的好看,可实际上呢,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也难怪农民朋友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政策,因为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用啊。日子也根本就不会因为这几点空洞的政策就得到什么具体的改变的。其中有一个问题,农民问题是指什么的问题?选项有素质,减负,技术指导。大多数都说是减负问题,少数人说是技术指导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说是素质问题。当初我设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在想农民朋友们认为自己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当时在网上查到的是素质的问题,可是却只有极少数人选择,而大多数人却认为是减负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我很想知道。是他们对自己的素质十分自信,还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素质问题不算是问题呢?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减负才是真真实实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问题。农民更关心的不是你说的天花乱坠的政策,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行动,哪怕只有那微小的行动,哪怕只能带给农民微小的实惠。农业问题主要是指什么的问题产业化,专业化,技术化。很多人都选择了技术化。我想,在农民的心目中,也许技术的不成熟才是导致农业的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在农民的心中渴求政府能有人对他们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而我们亲爱的政府呢,又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什么呢?都说要去亲民,要去下到农村,与农民们交流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可实际上呢,又真的有几个领导经常亲民了呢?就算真的有人去了,也只是极少的吧。其实这个问题查到的答案是产业化的问题,只是农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产业的概念。什么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许多人都在粮食和土地之间徘徊。他们说粮食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土地,哪里来的粮食呢?可见农民朋友们真的是把土地当成自己的命啊,虽然很多农民现在都不是主要靠农田来维持生活了,但土地毕竟是他们的财富,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产业。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虽然时间很短,调查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我从中真切了解到了农民的状况和需要。有的时候,我真的想做一个官,然后为农民同胞们实实在在的做点事,让他们享受一点实实在在的幸福。

怎么写报告38人觉得有帮助

关于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怎么写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关于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需要提交一份调查报告。说实话,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心里直打鼓,毕竟没写过这么正式的东西。后来请教了几位学长,又翻了翻以前的资料,总算理出了一些头绪。

写报告前,得先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一下,这很重要。像这次我们的调查涉及了好几个村子,每个村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村民反映土地流转后收入增加了不少,但也有人觉得政策落实不到位。这些情况都要记清楚,最好能有个表格,把村里人口、耕地面积、主要作物之类的都列出来,这样写的时候方便引用。

开头部分得说清楚调查的目的和背景。比如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那么就得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国家在这方面有什么政策支持。这部分不用太复杂,点到为止就行,但得让人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调查。

正文部分可以分块写,每一部分讲一个重点。比如,先写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再写农民增收的途径,接着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每个部分都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说,不能空谈理论。记得要用具体例子来支撑观点,像哪个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提高了经济效益,这样更有说服力。

报告里最好带上一些图表,像柱状图、饼图什么的,能让读者直观看到数据变化。不过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比例要合适,别弄得歪七扭八的。如果实在不会画,也可以找软件帮忙,现在网上有很多现成的模板,稍微改改就能用了。

写完初稿后,记得多检查几遍。尤其是数字部分,很容易搞错。上次我看到一份报告,明明说的是某村去年人均收入增长了多少,结果后面计算时用错了年份,一下子就把整个结论带偏了。所以一定要仔细核对每一条数据。

小编友情提醒:

别忘了附上参考文献。虽然这不是最核心的部分,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写的时候要把查阅过的书籍、文章都列出来,这样显得专业。当然,要是能找到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就更好了,毕竟人家的数据更可信。

关于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8篇)

关于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做这类报告前,得先把调查目标定好,比如想了解农村经济现状、农民生活状况或者农业技术推广情况。收集资料时,既可以从政府统计部门找,也能到村里实地走访。不过有些数据可能不太容易找到,这就要多跑几趟了。比如我去一个村子调研时,一开始以为村委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三农问题范文

  • 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15篇)
  • 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15篇)91人关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 ...[更多]

  •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十篇
  •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十篇67人关注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目录一.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增收二.进行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新模式三.以工补农激活了特色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 ...[更多]

  • 三农问题调查报告(15篇)
  • 三农问题调查报告(15篇)61人关注

    一、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涉及河南、湖北、安徽、山东四个农业大省的十二个市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涉及到政策的落实推广情况、农民的收支情况、土地的使用情况、 ...[更多]

  • 三农问题调查报告十篇
  • 三农问题调查报告十篇59人关注

    一、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涉及河南、湖北、安徽、山东四个农业大省的十二个市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涉及到政策的落实推广情况、农民的收支情况、土地的使用情况、 ...[更多]

  • 三农问题的调查工作报告十篇
  • 三农问题的调查工作报告十篇45人关注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 ...[更多]

  • 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十篇
  • 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十篇30人关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更多]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